全國特大假奶粉案涉及22個品牌 25人獲刑
來源:尚標知識產(chǎn)權 發(fā)布時間:2012-02-23 05:37:00 瀏覽:2104
本報煙臺2月22日訊 日前,萊陽法院對公安部直接督辦的“12·31”全國特大假冒注冊商標制售假奶粉案作出一審宣判,被告人孟某、莊某等27名涉案人員均受到刑事處罰,其中25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至有期徒刑6個月不等。其中最高被并處罰金125萬元。
據(jù)萊陽法院查明,被告人孟某、莊某、滕某等人共同或分別出資租賃廠房、購置設備,購入廉價的原料奶粉。其中,孟某通過自己的老關系在濟南等地以每桶100元的價格購買了一些生產(chǎn)廠家的大包奶粉,然后私下聯(lián)系印刷、包裝單位,仿制成“貝因美”、“飛鶴”等品牌奶粉的外部包裝,以300、400元不等的價格進行銷售,從中賺取差價。其間,辦案民警對收繳的奶粉成分進行化驗,“實際上就是以次充好,假冒知名商標,奶粉也不存在‘毒奶粉’等質量問題。”
據(jù)了解,此案涉及假冒8個廠家22個品牌奶粉,涉案價值1000余萬元,涉及制版、印刷、生產(chǎn)、運輸、銷售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,犯罪行為涉及江蘇、浙江、河南、廣東、黑龍江等12個省30多個地市。
萊陽法院方面認為,被告人孟某、莊某、滕某等12人為牟取利益,租賃廠房、購置設備,購買原料奶粉及包裝袋,加工假冒“伊利”、“貝因美”、“永和”、“飛鶴”等品牌的奶粉并予以銷售,非法經(jīng)營額達數(shù)百萬元,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;被告人張某、吳某、胡某等人偽造、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、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,情節(jié)特別嚴重或者情節(jié)嚴重,均構成非法制造、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;被告人萬某、姚某等11人則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仍購買并予以銷售,銷售金額數(shù)額巨大或者較大,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。
法院宣判后,被告人均對一審判決未提起上訴,表示服判。目前,該判決已發(fā)生法律效力。
(通訊員 夏楓 張杰 記者 李大鵬)
文章標簽: 品牌
-
43類
大粥門
查看詳情 -
20類
寶瑞鳥 PEREOVO
查看詳情 -
16類
柔月
查看詳情 -
33類
醉無忌
查看詳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