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尚標商標轉讓網 |  幫助
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頁>商標知識>“大師之味”關門啟示:大多數O2O都死于情懷
尚標-特價轉讓商標

“大師之味”關門啟示:大多數O2O都死于情懷

來源:於是知    發(fā)布時間:2016-05-11 06:02:00  瀏覽:1671

O2O潮水退了,這已經成為共識。現在大家更愿意談的是VR、AR和網紅這些新潮的概念,再談O2O頗有些不合時宜了。?然而,不談并不意味著問題不存在,在外賣O2O上仍然有好多“陷阱”等著我們。

已經有段時間不談外賣這件事了,知道⌠大師之味⌡這個項目,也是因為在媒體上看到了它的關閉通告。前些天與《品途商業(yè)評論》劉宛嵐老師的一次午餐上,順著這個項目又談到了外賣O2O,她想讓我寫寫自己的看法。我以前寫過很多分析文章,馬上就可以對標該項目種種不對,比如違背了O2O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有利于四項基本原則八項注意等等,比如非餐飲從業(yè)做外賣,必然是被四個互聯網思維害死的,等等。對于一個關閉的項目,其實怎么談都是對的。你也可以說,這個項目困于融資、陷于增長、死于模式,但我看了他們飽含情義卻又不無哀怨以及反思意味的告別信,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:又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死于情懷。?

做外賣的人,都知道、也都想解決產品品質以及配送速度這兩大痛點,所以⌠大師之味⌡的模式并不新鮮。只是對于一個早期項目而言,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規(guī)劃了那么大一盤棋,確實有些想當然。這種想當然,包括對中央廚房的過度要求、對產品品質的過度追求、對眾包配送的過渡理解等。這些過度認知,無非就是讓用戶吃的更好、收餐更快、體驗更爽,但卻忽略了諸如滿足成本等方面的商業(yè)考量。事實上,這就是一種過于理想化的追(qing)求(huai),作用到商業(yè)模式設計和項目發(fā)展節(jié)奏上,都是致命的。?

第一、情懷是一門生意難以承受之重?

在未經持續(xù)性用戶行為和訂單數據的審慎論證情況下,短時間內百萬重金上馬中央廚房,這本身就是不靠譜的。傳統成熟的餐飲企業(yè),一般都要有相當數量的門店(十幾間或幾十間),且保證7成以上的門店能夠盈利的情況下才會考慮中央廚房。⌠大師之味⌡做了一個800平米的中央廚房,想必是基于訂單數量的增長假設,事實上這種假設跟很多創(chuàng)業(yè)者玩過的數字游戲一樣(比如中國有多少人,有多少比例買它的產品…,諸如此類),毫無意義。而且,其設置的中央廚房主要是一個加工裝配的作用,并不具備完全的生產功能。也就是說,它的產品也是假手于合作的供應鏈解決。如是看來,你完全可以在某一訂單集中區(qū)域盤下一間小店面做來料加工即可,把800平米中央廚房的投入分解成3-5間這樣的外賣店,產品裝配,物流分發(fā)。這樣既分散投資壓力,也降低投資風險,也就不會有后來的竹籃打水以致資金鏈斷裂了。?

當然,有中央廚房有助于提升產品配置,更有逼格,更深層次看也有助于融資,也能滿足創(chuàng)業(yè)者本身對面子里子的所有追求。但對于⌠大師之味⌡而言,這是難以承受之重。

有時候,情懷只能說說,不能做。?

  第二、再精致的情懷也不能當飯吃?

在產品層面,所有食材力求進口優(yōu)質食材,這本身就是違背行業(yè)規(guī)律,違背產品認知的自我陶醉。外賣的屬性決定了,即便用最好的食材,你呈現的也只是一份外賣,充其量是有點貴的外賣,難以構成持續(xù)消費需求,難以平衡滿足成本。?

以進口食材和精致包裝,組合一份很具逼格的外賣,然后賣給很有消費能力的精英人群,這個邏輯看上去無比合理。但對生活品質有頗高要求的人,會認為外賣是一種健康飲食么?你的人群可以下沉,但29、39一份的價格,可替代的選擇就太多了,而且即便是這樣的價格,以你的產品配置和運營成本,也很難賺錢。說白了,你的產品在你看來已經變成了藝術品,但它已經不是具備流通意義的商品了。?

你可以說你早期不考慮賺錢(許多互聯網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通病),想通過產品聚集人群然后做延展品類,但現實是,即便是有龐大用戶基數的外賣平臺,在品類帶動的嘗試上都收效甚微,導致現在外賣只能成為巨頭的一個子集。

切忌用情懷畫餅充饑。?

第三、早期談情懷傷錢?

寄希望于眾包物流解決配送問題,這本身就不靠譜。配送方面,至少要解決兩個問題才具備繼續(xù)討論的意義。一是要解決單量的問題,以覆蓋物流成本,二是要解決服務的問題,來解決用戶體驗的問題。⌠大師之味⌡說,他們本來規(guī)劃20-50甚至100個眾包配送站,不太清楚他們是基于怎樣的考量。假設每個配送站3個配送員,100個眾包配送站就是300人,按每人每月5000元的收入標準,配送站人工成本就是150萬,按3元/單的配送提成,日均單量必須保證近20000單,這可是200家優(yōu)質餐廳一天單量的總和,對于一個垂直的外賣品牌,幾乎是不可能的,這需要很龐大的運營體系支撐。?

這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,另一方面,餓了么、美團外賣早期都嘗試過眾包配送,但因為服務、品質、安全性、穩(wěn)定性都無法保證,真要用戶體驗好,除非自營物流。這就是為什么眾包物流最終都會走向自營物流的原因。?

我曾專門撰文寫過,O2O項目與純互聯網產品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邊際效應不同,純互聯網產品存在邊際成本遞減和邊際效用遞增的特征。比如QQ,用的人越多,產品成本就攤得越薄直至趨零,但用的人多體驗也會隨之越好。O2O不一樣,許多O2O項目大多都會陷入了成本驅動陷阱,即每增加一個用戶,運營體系就加重一分。比如外賣,新增一個用戶,為了滿足體驗你就得新增一個配送員去滿足他,這就是成本驅動。訂單持續(xù)增長還可以,訂單一旦下滑,成本的壓力就非常大,這就是陷阱。上門送菜、送水果、推拿、洗車、洗衣等等,莫不如是。??

O2O剛興起的時候,大家都憧憬著說要把我們的生活改造的更美好,情懷在非理性的鼓吹下開始脫離商業(yè)價值本質。去中介化、到店變上門、極致產品、高尚服務,不考量成本,不計回報,一時間熱鬧非凡。可熱鬧過后,一地雞毛,因為你最終還是要賺錢的呀。?

所以,現實的情況是,即便⌠大師之味⌡按照他的描述,中央廚房不遇到壞人不斷水不斷電不被房東賣掉,眾包配送站也能按預期建起十幾二十個,甚至能順利融到資,即便一切都能按照計劃美好地發(fā)生著,但其前景也堪憂。未來外賣O2O領域能存活下來的,可能只有巨頭的子集和傳統餐飲的轉型,這里面沒有⌠大師之味⌡們的機會。這是餐飲業(yè)的規(guī)律決定的,也是O2O的規(guī)律決定的。?

———誰都不必取悅,除了自己。?

我個人在情感上很喜歡這句話,但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致命情懷的表達。在創(chuàng)業(yè)過程中,我們無時不刻不在擰巴著自己,拼命去討好別人。

你作為創(chuàng)業(yè)者,

不去討好房東、

不去討好物業(yè)、

不去討好政府,

不衡量成本,

甚至不記得你是個生意人,

只沉浸在自己孤傲的世界里,

你以為這是情懷,

這其實是病。?

2016年5月8日夜于北京通惠河畔

聲明:凡本網注明"來源:尚標商標轉讓平臺"或”來源:m.rvmg.cn”的作品,均為本站原創(chuàng),侵權必究!轉載請注明“來源:尚標”并標明本網網址m.rvmg.cn!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尚標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可撥打電話:400-7187-888。
相關文章